• 头条配网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21-05-16 作者:陈晓萍 吴晓晨  |  来源:《电气技术》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的城市要求是地上和空间无电力电缆,通过地埋电缆供电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城市施工的增加,对电力电缆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通过两年的调查分析,本文结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薛家湾供电局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电力电缆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提出预防措施。

    城市街道正在向着无电杆的方向迈进,使得城市美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但是地埋电缆的增加,在工程公司施工过程中,电缆破坏率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导致配电网年故障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城市地埋电缆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电缆的破坏,这样使得配电网年故障率会大幅度的降低。

    配电网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原因

    多数电力电缆遭受破坏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挖断;其次是电缆通道积水。主要原因如下:

    一、外部原因

    (1)工程建设单位意识淡薄。由于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外力的破坏一直危险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近年来,薛家湾地区由于城市每年建设工程较多,造成多起由于电缆故障而停电,电缆受外力破坏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逐年增加,对配电网的安全供电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

    (2)非建设施工单位对电缆的保护意识不够。对于一个大型建设工程,由于建设队伍庞大,而且施工队伍更换频率较高,有时施工的队伍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地蛮干,不知道地下有电缆埋藏,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3)工程建设中,由于不断更换建设单位造成事故的发生;

    (4)施工单位不认真阅读资料,按照工作的程序施工。在施工以前,应该召集电力、煤气和热力等部门开协调会,进行图纸校对,在施工过程对有埋设电缆、管道的地方要注意施工,可以防止对配电电缆的破坏。

    我们要采取一定管理措施,和施工单位及其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加强对配电电缆的管理,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二、内部原因

    (1)供电局在管理上职责划分不清晰。许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电力电缆管理部门,这样会造成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晰,互相之间进行推脱;

    (2)供电部门对电缆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配电图纸不全,查找配电电缆困难;(

    3)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完善。一些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关于电力电缆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也是各持己见,没有统一的标准,部门之间很难兼容。

    配电电缆保护措施及其建议

    随着薛家湾地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的基建建设施工,相继对南山片区、北山片区、高家渠片区、湖西片区等地进行棚户区拆迁改造建设,由此引发了施工建设单位在剥离土方,开挖排水渠等的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对市区供电分局所管辖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及电力电缆线路造成外力破坏,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给我局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和保护配电电缆受到破坏,减少配电网络的故障,提高对电力客户供应的可靠性。本人从事配电工作多年,提出了一些保护配电电缆措施及建议,从开始实施至今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措施和建议如下:

    一、在棚户区改造施工地段增加巡视次数

    市区供电分局对南山片区、北山片区、高家渠片区、湖西片区等地增加巡视检查次数,改变以往每月一次的巡视周期为每日不定期进行巡视,发现有施工单位危急电力设施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分局领导。

    二、增加巡视人员人数,扩大巡视线路的面积

    根据现有巡视人员少、巡视面积大,巡视人员巡视不到位的情况,市区分局及时进行调整,巡视人员由原来的两名增加到四名,同时配发了摩托车,达到快速及时进行巡视。

    三、对分局巡视人员进行巡线、护线责任区划分和责任区护线承包责任制

    对巡视人员在棚户改造施工区进行巡视责任区的划分,明确责任范围,避免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提高巡视质量。

    四、在施工区大范围装设警示标志牌

    市区供电分局在易受破坏电力设施的施工区装设警示标志牌,相继在南山片区、北山片区、高家渠片区、湖西片区等地装设警示标志牌,极大程度起到了警示告知的作用。

    五、给建设施工企业下发“关于加强薛家湾镇区施工安全管理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通知”和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协议书”

    由市区分局统一制定了“关于加强薛家湾镇区施工安全管理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通知”和“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协议书”,及时与施工企业进行签订,明确双方的责任,达到共同保护电力设施的目的。

    六、三方共同确认,签订“开工许可意见书”

    在准格尔旗政府允许建设施工单位开工前,应该与施工企业和电力管理单位共同对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勘查,确认该施工地段是否存在架空及地下埋设电力电缆线路,经勘查确认后,双方认同,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共同签订“开工许可意见书”,再行施工,这样可有效防止因外力破坏造成大面停电事故的发生。

    七,建立健全资料,随时可供查询

    要下大力气加强电缆的基础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准确完整。台账是最基本的基础资料,需要根据电缆的实际运行规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电缆的命名原则,进一步规范台账的内容,明确台账的种类。并根据实际情况,要分别建立电缆线路台账、电缆沟台账、电缆分支箱台账、环网柜台账、安全工器具台账、仪器仪表台账等。

    在其中,电缆路径图要细化,在图上有电缆沟路径的要进行标注,对电缆入孔井,施放井进行编号等。对每条电缆的每个终端头、中间头进行编号、分别建账。建立健全其基础资料和制作安全记录。巡视记录、检修记录、缺陷记录、设备变更记录、实验记录和事故处理异常情况记录,保证反映现场实际和历史情况,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总结

    至以上措施全面施行后,10kV配电线路受外力破坏次数由86次降低到11次,每公里破坏次数由原来的0.72次/ km变为0.05次/ km,35kV配电线路受外力破坏次数由64次降低到8次,每公里破坏次数由原来的0.63次/ km变为0.008次/ km。随着配电电缆铺设的长度不断增加,外力对配电电缆的破坏事件大幅度地下降,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效果。

    (编自《电气技术》,作者为陈晓萍、吴晓晨。)